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发布时间:2021-07-27 本文来源:郝建梅工作室

孙某,男,55 岁,陕西省西安市人,农民。以“患乙肝 15 年,间断乏力、右胁肋疼痛 5 年加重 1 月”于 2010 年 9 月 7 日初诊。

患者乙肝病史15 年,未予重视。5 年来时感乏力,右胁肋疼痛。1 个月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遂来诊。症见:右胁以刺疼为主,且疼有定处,痛在深处,按之更甚,夜晚间安静时疼痛较剧。食欲减退,偶感腹胀,二便调,睡眠欠佳。舌质淡,舌体两边有紫色瘀点,舌苔薄白,脉弦细涩。其母因肝硬化去世。B超:肝脏回声增强、增粗,脾大(4.8cm×13.5cm);肝功能:HAL 78U/L、AST 101U/L、A/G 38/29;HBV-DNA < 103copy/mL; 血 清 肝 纤 维 化:289ng/mL、LN 143ng/mL。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中医诊断:积聚。

中医证型:气滞血瘀。

治  法:疏肝理气健脾,化瘀通络软坚。

处  方:自拟“疏肝化瘀汤”加减。

醋柴胡10g 炒白芍 15g 枳实 10g 炙甘草 6g

鸡内金15g 青皮 10g 郁金 12g 丹参 15g

香橼15g 百合 10g 茜草 20g 醋鳖甲 15g先煎

地龙10g 海螵蛸 15g 茯苓 20g

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

二诊(2010 年 9 月 14 日):右胁肋疼痛有所缓解,精神、食欲改善,腹胀消失,效不更方。随证加减治疗 5 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肝功基本正常,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B 超提示脾脏较前缩小(3.9cm×11.3cm)。

按: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达,血脉通利,经络和畅,脏腑安康。藏血功能正常,则血液内藏,血脉流畅,肝气不郁。当邪毒伤及肝脏,导致肝失疏泄,肝郁则脾虚,脾失健运,气血运行失常,胁络痹阻,气滞血瘀,日久结于脏腑,发为癥积。本病气滞血瘀为病机关键,病位在肝、脾,治疗原则为疏肝健脾、化瘀通络。曾有研究提示,疏肝理脾法可抑制肝纤维组织的合成,而破血祛瘀法有助于纤维组织的降解。两法联合使用,可从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提高抗肝纤维化的疗效。“疏肝化瘀汤”是多年来针对肝炎肝纤维化自拟的经验方,仿《医林改错》法,用四逆散加青金丹香饮理气活血,并合《内经》中“四乌鲗骨一芦茹丸”等化瘀通络之品而成,用于肝血瘀滞和肝脾肿大患者。全方着眼于肝血瘀滞,又着眼于脾虚,虚实兼顾,且补不壅中,攻不伤正。临床应用,每多获验。



上一条:右腹股沟斜疝 下一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尿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