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学术思想——相火气机凝练思想,流派学术传承创新
发布时间:2021-06-25 本文来源:黄元御和杨震工作室发布

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最早发源于创始人黄元御的家乡山东昌邑,上世纪30年代由麻瑞亭老先生传至西安,黄氏医学便在陕西生根、发芽、结果。经历三百年积淀,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先后于2018年12月被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1月被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市级、省级学术流派。经过历代传承人的不断努力,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目前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形成了以气机理论及相火学说为基础的诊治体系,并融合相火气机理论,形成以“相火气机学说”为主的临床诊治模式。

1.黄元御气机理论

黄元御提倡气机理论,构建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医学生理模型。

黄元御认为:“水、火、金、木”为“四象”,“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土枢四象”具体说就是中土一气的升降变化,表现出的寒、热、温、凉即为水、火、木、金四象,己土左旋变为木火之气,戊土右转变为金水之气。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又谓:“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提出脾胃为五脏气机之枢轴,内伤杂病的治疗,强调中土,恢复脾升胃降之常,方能龙虎回环,阴平阳秘,而达到痊愈的目的。

黄元御认为五行之气与中气实则为一气,只是因左旋上升、右旋下降不同阶段而安立不同之名而己。对于这一气的变化运动轨迹即气机的升降出入可慨括为“一气周流”。“一气周流”的理论,在人体内浑然一体,源于先天靠后天脾胃充养的气,藏于少阴肾水,在脾土升清的作用下,自左路化为清阳上升,为肝木渐而心火,再由胃土的和降作用自右路化为浊阴而下降,为肺金渐而为肾水,形成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之气幹旋,人体一气如环无端,周流不息的运动状态。由于升降有序,出入守衡,方能上下相应,动静相召,阴阳既济,气血和畅,运化无穷,生命不息。反之气机郁滞,运化紊乱,而致升降失节,出入失调,必造成脏腑功能紊乱,而引起人体发生病变。从此意而言,气机混乱,乃疾病之根源也。因为一气周流具有无处不在的特性,在人体的每一个层次上它都是完全同步而又浑然一体的,所才能够根据一气周流的大象变化,诊治人体的任何疾病。无论疾病表现在何层次上,皆不出一气周流的规律。他从辨象的角度出发,对变化万千的疾病,通过症状透见本质,从而对疾病进行精确的定位,进而给予准确的诊治。借助于一气周流可确定疾病根源是脏腑之气升降紊乱,还是中焦不能斡旋,疾病虚实,一目了然。

可以认为黄元御是全面地论述了脏腑气机升降学说第一人,黄氏气机理论,源于《内经》,而发挥至为精湛。

2.麻瑞亭“调理气机治百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麻瑞亭认为,内伤杂证多属脏腑气机紊乱,升降反作,故治疗以调理脏腑气机为第一要务。气机调顺,复其升降之常,虚者兼之以补,实者兼之以泄,则重者可差,轻则可愈。为此,他将调理气机之“下气汤”作为临床治疗内伤杂病之主方。为医者若能妙悟一“调”字,针药无误,虽不能尽愈诸疾,也当能愈过半矣。

“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肠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化裁方为: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方中,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龙虎回环,阴平阳秘,气血和平,下温而上清,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疾病可愈也。

拨千钧之舟者,一挦之木也。麻老临证以“下气汤”为底灵活加减化裁,形成“下气汤”类方20余种,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且疗效甚佳。药虽平淡无奇,然执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著者。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之湿寒。此方和中调郁,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使紊乱之脏腑气机,复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

3.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学术思想“相火气机学说”

杨震教授先后拜师于著名中医老专家、陕西省八大名医之一、丹溪学派传承人、西安市中医讲师团团长王新午,及清代御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西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麻瑞亭两位老师,成为入门弟子。王新午老师为丹溪学派传承人,他受丹溪弟子王纶影响很大,提倡丹溪相火学说,临床应用相火学说诊治疾病。麻瑞亭老师为清代御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精研黄氏医学,认为气机升降失常是疾病发生的根本,临床应用气机升降升降学说诊治疾病,为其奠定了深厚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杨震教授受两位先生学术思想影响,融合自己的临床体悟,在数十年的医、教、研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学、思、践体系,创新性提出“相火气机学说”。

(1)气的认识与理解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的形态构成是以气为基本的物质聚合。气是人体的能量,即人体能量活动的基本物质是气。气机是人体气的运动机制,其基本形式为升降出入;气机是人体所有气体运行的方向与规律,包括真气、元气、宗气、卫气、荣气、谷气。气机病变的主要原因是气机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而导致的病理变化。麻瑞亭老先生临床注重右路胆胃不降,故而善用下气汤加减,恢复气机升降。杨震教授从医过程中重视气机学说,注重肝主气机及左路肝脾不升,自拟疏肝化瘀汤,并大量应用达郁汤,以恢复左路升发,右路潜降,使中气旋转,气机条畅,阴阳平衡。

(2)百病皆由气生

“百病皆由气生”,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又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化收藏。”可见,只有全身各个脏腑的功能协调配合,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气在体内运行阻滞,或运行逆乱、升降失调、出入不利,则脏腑、经络、四肢九窍便会发生种种病变。

气机愆滞是百病产生的根源,而“调其愆而使之不愆”则是其治病的根本大法。“夫人气以成形耳,法天行健,本无一息之停。而性主疏泄者肝也,职司敷布者肺也,权衡出纳者胃也,运输精微者脾也,咸以气为用也。肝气不疏,则郁而化火;肺气不肃,则津结成痰;胃气不通,则废其容纳;脾气不达,则滞其枢机,一气偏愆,即能成病……不尽乎老少强弱也。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

此外,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痰饮瘀血,皆能阻滞气机,“百病皆由愆滞生”,“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是其治疗大法。人体气机周流不息,则百病不生,虽有大疾,亦易消散。杨震教授传承麻老“调理气机治百病”的学术思想,并将其继承和发展,应用于肝病及内伤杂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

(3)相火的认识与理解

根据肝脏“体阴用阳”特点,经过多年的肝病诊治实践,观察到临床上此类病人常易出现“用常有余,体常不足”,符合相火学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认为“相火学说”是研究人体组织功能及能量运动的生命科学。相火是人体的正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的生命之火。相火通过气化产生元气,通过生化产生胃气,是人体先后天之本的原动力。杨震教授作为肝病大家,从医六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肝病的临床诊治中应用丹溪相火理论指导临床,把肝脏等部位所产生的局部内生火热按“病理性相火”这一理论去研究,提高了对病毒性肝炎病机的认识水平。按“病理性相火”失常在肝病进程中的不同表现,提出“六型相火”病机理论,即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瘀热相火、阴虚相火、相火虚衰。并研习历代经验,归纳出“治肝十法”,即凉血解毒法、芳香化浊法、疏肝理气法、疏肝健脾法、疏肝利胆法、柔肝养阴法、和肝健补法﹑清肝息风法、活血化瘀法、通络利水法。依此指导组方,自拟经验方40余首,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4)融合相火气机,发展中医理论

“相火学说”源于《内经》,发展于朱丹溪;“气机学说”源于《内经》,发展于黄元御。这是两个极具中医特色的学说,杨震教授在吸收了黄氏医学和丹溪学派两大学派的学术特色基础上,同时与自己所积累的临床经验相参,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即“相火气机学说”。它是以相火气机的人体正常生理运行和异常病理改变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理论体系,它的提出弥补了中医界对相火气机研究的不足。

杨震教授认为“相火”是生命之火,是中医对人体生命能量的高度概括;“气机”的本质是人体所有气态生命物质(包括真、元、营、卫、宗、谷气等)即生命能量在体内运行变化的机理。他提出的“相火气机”就是研究人体生命之火及其运动变化的理论,它是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探讨的新的认识模式,是可以把中医原先的各种认识模式(如: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五运六气学说、命门学说、三焦学说、气机学说等)全部动员起来,并进行深化分析的博大精深的模式,可在未来用先进的自然科学来验证,可能是中医学未来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相火气机学说的临床模式——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优秀的、至今仍被许多中医忽视的推理模式,也许它可以把辨证论治中常用的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以辨证的核心内容(即相火气机运行失常)为辨证主体而统一起来,串联成一个整体,以形成一元化解释。杨震教授在数十年肝病诊治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相火气机学说”,深深体会到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是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下一条:杨震教授学术思想与临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