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慧辨治消化性溃疡临床经验
发布时间:2023-05-09 本文来源:山西中医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 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约 10% 的人患过此病,约 1% 可转化为胃肠癌,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列为 癌前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消化性溃疡 具有慢性和复发性的发作特点,主要表现为慢性、 节律性上腹痛,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将其归属 为中医学胃痛、嘈杂等范畴。黄雅慧教授在临床 上对该病有独到的见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治。 

1 温中健脾益气 

   导师认为,引起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原因很多, 但脾胃虚弱是其发病的主因,也是本病的主要证型。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后天之根本,主受纳及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加之 饮食不慎、情志因素等,致脾胃运化失职,气机不 畅,阻滞中焦,遂致本病发生。故引发溃疡病发病之根本为脾胃虚弱,而邪气( 热毒) 是其标。在临床上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均可出现胃脘疼 痛,或胀满不适,喜温喜按,进食生冷之品或遇气 候转变则病情加重,乏力,纳呆便溏等一些临床表现,可辨证为脾胃虚弱( 寒) 证,治以温中健脾益气为法,方药常用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等方药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 参、黄芪以及理中汤、黄芪建中汤等这些温中健脾 的药物,均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尤其 是四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对胃肠黏膜不仅具有一定 的修复作用,而且可通过减少胃液分泌进一步增强 胃黏膜的抵御能力。因此长期间断维持治疗,患者 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甚至消失,复查胃镜显示 胃黏膜有明显改善,也能降低西药治疗出现的复发 率,达到对消化性溃疡治本又治标的双重作用。 

2 行气活血化瘀 

   导师认为,本病患者生活、工作压力多较大,所以情绪起伏不定,或喜或悲,或忧或思,久则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则导致气滞血瘀。有研究表明,长期的精神压力以及情绪波动等因素可使大脑皮质功能发生障 碍,迷走神经兴奋性以及肾上腺素激素发生异常改 变,进而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促使溃疡病的形成。另一方面,此病的发生与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的 血供障碍有密切联系。若血流出现障碍,不足以提 供有效的血流灌注,则胃肠黏膜出现缺血,甚至坏 死,进一步减弱了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而胃酸以 及胃蛋白酶在这种环境下易形成溃疡。故在治疗 溃疡病时,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也尤为重要。 此外,溃疡病久病入血,故导师认为在临床上出现的胃脘疼痛拒按,伴两胁胀满,情绪焦躁或抑郁,甚至出现反复出血,舌质紫黯有瘀斑,均可辨证为气滞血瘀,方药可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加减为主。药理研究表明: 调畅气机的中药如柴胡、陈皮、木 香、佛手等,能通过调节下丘脑 - 植物神经功能,使 胃酸分泌减少,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同时也可消 除患者紧张情绪; 而如丹参、乳香、没药、三七等活 血化瘀药物,不仅可以扩张微循环,改善黏膜血供, 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和解除局部的血管痉挛, 进而达到保护胃肠黏膜,二者结合运用,使溃疡愈合。

3 抗幽门螺杆菌( Hp) 必不可少 

   大量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与 Hp 感染有密切联系,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导师认为, Hp 感染是邪气入侵,脾胃虚弱为正气不足,正虚邪 实则溃疡病易发生,故抗 Hp 在治疗溃疡病的过程 中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她认为在应用健脾益气药 治疗消化性溃疡时,结合患者症状及检查指标,适当加入可以抑杀 Hp 的中药,如黄连、乌梅、三七、延胡索、半枝莲、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促进溃疡的愈合。研究表明,Hp 对三七、厚朴敏感,对乌梅、延胡索中度敏感,对黄 连、大黄高度敏感; 尤其黄连抗菌谱广,并能对抗 乙酰胆碱,有解痉作用; 三七不仅有杀菌作用,而且可以改善胃黏膜微循环进而起到保护作用。 临证时可根据证候灵活加减。

4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黄雅慧教授认为,消化性溃疡病机较复杂,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在治疗时,应紧紧抓住发病机理及胃镜下的黏膜病理改变,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故在治疗过程中可选用一些抗溃疡药,如 黄芪、党参、茯苓、白及、牡蛎、乌贼骨等中药。药 理研究表明,中药如牡蛎、乌贼骨、瓦楞子能中和胃酸; 白及为收敛药,主要含黏液质,有收敛保护 创面作用,进而促进溃疡愈合,并且能使血细胞凝 集,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 黄芪不仅能促进血中 PGI2 的合成,而且能抑制血中 TXB2 的生成,进而加强胃黏膜屏障作用。5 典型案例 

   孙某,女,52 岁,2015 年 9 月 14 日初诊。 间断性胃脘部疼痛半年,加重 1 周。患者半年 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间断性胃脘部隐痛,口服药物 治疗( 具体不详) ,症状缓解。发病以来,病情反复 发作,症状时轻时重。1 周前因饮食不慎上症加 重,来我院门诊查胃镜。镜下见胃底散在陈旧性 出血点,胃窦前壁可见一大小约 0. 2 cm × 0. 3 cm 的溃疡面,上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球部四 壁可见点状充血。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陈旧 性出血; 胃窦溃疡( A2 期) ; 十二指肠球炎。查 C14 呼气试验提示阳性。现症见: 胃脘部隐痛不适,呕 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进食固体食物后明显,厌 油腻,口干口苦,无恶心,全身乏力,情绪低落,食 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可,夜眠差。舌淡、苔薄 白,脉沉细。中医诊断: 胃痛,脾胃虚弱兼气滞证。 给予口服正规四联疗法( 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为10 天。疗程结束后,结合辨证,中医应以健脾和 胃,理气止痛为法,方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 黄芪 20 g,茯苓、炒白术、延胡索、莱菔子、丹参各 15 g,枳壳、陈皮、半夏各12 g,甘草、木香、砂仁各 6 g。 7 剂,每日 1 剂,水煎 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 胃脘部隐痛明显减轻,呕吐、厌油腻消 失,口苦、乏力减轻,进食后胃脘胀满,情绪好转,余无不适,舌淡、苔白厚,脉沉细。原方减丹参,加厚 朴 10 g,郁金 15 g,炒薏苡仁 30 g 以行气除满、健 脾渗湿,继服 7 剂。 三诊: 诸症基本消失,但食纳欠佳,乏力,加生 麦芽、鸡内金各 15 g 以消食和胃,改黄芪 30 g 以健 脾益气、生肌敛疮,再服 7 剂。治疗后,患者诉诸症 消失,食纳好转,乏力明显减轻,欲巩固治疗,拟三 诊方减去炒薏苡仁、郁金,加白及以敛疮、促进溃疡 面愈合,继服 2 月。随访 3 个月患者未诉不适。 

   按: 导师黄雅慧教授认为此乃饮食不慎,加之情志不畅,致脾胃虚弱,久之伤肝损脾,肝失疏泄, 横逆犯胃,脾运失职,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胃 脘部隐痛、口干口苦,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 说: “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 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故 见呕吐。脾运失职,湿邪下注,小肠无以分清泌浊, 故见便溏。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为主。若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可致胃络血瘀。方中加延胡索、 丹参、郁金、枳壳以活血、行气止痛; 加莱菔子、鸡内 金以消食和胃,加厚朴、炒薏苡仁以行气除满,健脾 化湿。该患者采用先辨病后辨证的论治方法,随症 加减,有的放矢,而诸症痊愈。 

6 体会 

   导师黄雅慧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 疡的同时,紧抓脾胃虚弱这一溃疡病发病之根本, 针对气滞血瘀以及 Hp 感染、胃镜下黏膜不同病理 改变等因素,采用温中健脾益气、行气活血化瘀、抗 Hp 感染,以及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可避免长期服用西药的毒副作用,并可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上一条:黄雅慧教授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经验 下一条:黄雅慧教授从伏邪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