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医案
发布时间:2021-08-07 本文来源:郝伟工作室

低血压医案

   医案1:

   王某,女,35岁,教师,2003年4月25日初诊

病史:患者2003年3月25日在家中大量洗衣服后,突然感觉周身大汗,继而感全身不适,头痛、头晕、四肢酸软无力、心悸不能自主,遂到交大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查神经反射存在,生活不能自理,食欲不振,腹胀肠鸣,体温37.2℃,脉象沉缓无力,舌淡苔白,听诊心尖部可闻及二级收缩期杂音,余无特殊表现,电解四项检查无异常,血糖:3.7mmol/l,心电图大致正常,血压75/55㎜Hg,诊断为:低血压病,低血糖,静脉点滴参脉注射液,能量等,但此后血压常维持于80/60㎜Hg左右,但患者四肢乏力,头痛头晕,纳差不思饮食,心悸等感觉,长期存在,不能上班,经人介绍,来我院求诊,

查体:形体消瘦,双颧发红,面色萎黄,身体色泽恍白无泽,唇淡无泽,舌淡胖,苔薄白而润,脉象沉细无力。

张老师认为:脾主肌肉、四肢,故可从脾入手治疗,选用固本培元汤治疗,以益气健脾、温补脾肾阳气,养血通络。

处方:生黄芪15g,党  参12g, 炒白术15g,  苓15g,

       夏12g,陈  皮10g,  枝12g 鸡血藤12g,

       楂15g,内  金12g,  草3g,  砂仁10g(后下)

  7剂,上方加大枣五枚,生姜三片,水煎服,上方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温服,日一剂。

    复诊:连服七剂,症状明显好转,感四肢酸软无力明显好转,头痛头晕减轻,纳食有味,但仍感心悸不能自主,见此症状,张老师认为脾气已复,但仍血虚不能养心,而致心悸,故应继续加强益气健脾之力。

   处方如下:

生黄芪15g,党  参12g,炒白术15g,云  苓15g,

 夏12g,陈  皮12g,桂  枝12g,桑椹子12g,

 楂15g,内  金12g,白  芍15g,龙  骨15g。

服上方五剂,患者心悸消失,已无不适感,查血压95/70,患者精神充沛,四肢有力,纳食有佳,正常上班,门诊复诊,二年无异常。

医案2:

杨某,女,45岁,2006年7月24日初诊: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原因而出现四肢酸困无力,双下肢肿胀不适,纳差不思饮食,在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门诊按水饮证治疗,服用健脾丸和金水宝胶囊,四肢酸困无力较前好转,但双下肢肿胀不适同前,且眼睑胀满不适,四肢怕冷,又自行服用“金匮肾气丸”月余,效不佳。经人介绍,故来我师处求诊

来诊时见患者情绪激怒。查体:面浮肢肿,指压有凹陷,胸闷.气短,时有心慌。纳差不思饮食,二便通畅,舌淡胖苔白,脉儒缓,血压80/60mmHg。

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脾肾阳亏,气化失司,

治疗方法:温补脾肾、利水渗湿。

   方:生黄芪15g,党  参10g,    苓15g,炒白术15g,

           夏12g,陈  皮10g,   大腹皮15g,桂  枝12g,

         鸡血藤15g,砂  仁10g(后下),山  楂15g,内  金12g,

         黑附片10g。

七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服,日一剂。

复诊:服上方七剂后,患者四肢酸困无力,畏寒肢冷,明显好转,面浮肢肿,较前减轻,尿量较前明显增多,但仍肿胀不适,舌淡胖苔白润,脉儒缓,嘱继续服用,效不更方。

   连服十四剂后,患者诸症已消,可肢肿不适仍存,对于此证,张老师嘱我们见此证候,不应心灰意冷,变化它法,应就此途用法,可对于此,虽患者水肿未消如前,但对于阳虚火肿,只有阳气复,才能水去肿消,调方如下:

 苓15g,桂  枝12g,  炒白术15g,党  参12g,

 芪15g,防  已10g,  大腹皮15g,桂  枝12g,

仙灵脾15g,砂仁10g(后下),山   楂12g,内  金12g。

   服用上方十剂后,患者已无明显不适感,肢肿已消,畏寒肢冷,乏困无力已去,血压100 /70㎜Hg,门诊随访,半年来未在发病,就此告愈。

   按语:低血压病多见头晕、心慌、困乏,纳呆诸症,可归属于中医“虚劳”、“眩晕”、“惊悸”等病症范畴,此病病程长,迁延日久,治疗多用温补之法,故当应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出现。故方药中常配用醒脾助运之药物,还应注意适当缓图,故应较长时期观察调治,方能疗效明显,不可速。


上一条: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下一条:高血压病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