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某,男,58岁,农民。于20187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无胸闷、气短气喘,在西京院查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中央型肺癌(鳞状细胞癌II级)并左肺上叶不张,阻塞性肺炎。患者不愿意接受放化疗,在我院门诊口服中汤药治疗。2019年6月下旬因咯血加重,在我科住院经抗感染止血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2周后患者咳嗽、咳痰加重伴发热,体温最高38.4℃,自服“布洛芬、头孢噻肟”(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于2019年7月4日门诊以肺癌并阻塞性肺炎收住院。入院时症见:发热、咳嗽、咳中量白痰,无痰中带血。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1.46×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91.1%,红细胞3.77×1012/ L,血红蛋白106g/L,C反应蛋白307.08mg/L。胸部CT:1、考虑左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上叶阶段性不张,左肺下叶空洞伴气液平形成2.左侧胸腔积液。 舌暗红,苔黄厚,脉数。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内科癌病(肺脾气虚,痰瘀互结)西医诊断:肺癌并左肺肺不张 左侧阻塞性肺炎。入院后予静滴舒普深抗感染、发热时口服塞来昔布对症退热治疗,每次使用解热镇痛药后,患者大汗淋漓,需更换衣物,体温稍有下降,2-3小时后体温再次升高。中药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为治法,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4天后复查血象无明显变化,患者体温仍在38-39.3℃之间,后更换抗菌素为泰能1000mg,每8小时一次静滴加强抗感染,口服奈普生2片,每日3次,一周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2.89×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86.8%,红细胞3.32×1012/ L,血红蛋白91g/L,C反应蛋白244.8mg/L。患者血象较前明显下降,但仍有发热,体温在36-39.5℃之间变化,伴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咳时气短气喘、纳差、眠差、二便调。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滑数。白丽君主任医师查房后认为:结合患者舌脉症四诊合参,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证属“中气不足,气虚发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具体处方如下:
黄 芪30 g 党 参15 g 升 麻6 g 炒白术10 g
醋北柴胡15g 陈 皮12 g 麸炒山药15 g 当 归12 g
桂枝10 g 白 芍10 g 炙甘草6 g
4剂,每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
4剂后患者体温可下降至38℃左右,但仍需口服奈普生1片 3次/日,患者诉大便3日未解,上方改炒白术为生白术30 g后继服3剂。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偶有夜间发热,最高37.8℃,咳嗽明显减轻,痰量较前减少,气喘减轻,纳可,眠可,二便两日一行,每天晚上口服奈普生1片,患者体温明显下降,要求出院,出院带药上方6付口服。出院两周后门诊复诊,诉6剂药后未在出现发热,已经停用奈普生。
按:发热分为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内伤发热以内伤为病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少数表现为高热。虽有畏寒,得衣被则减,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一般有气、血、水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多属虚证。外感发热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常兼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较多。本案中,患者肺癌病史1年余,久病体虚,并伴乏力、纳差等症,应归为内伤发热之气虚发热范畴。
《灵枢•九针论》云:“积聚者,乃阴阳不合,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气所为也。”《灵枢•百病始生》曰:“壮人无积,虚则有之。”《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肺中积块的产生与正虚邪侵有密切关系。《虚劳客热候》说:“虚劳之人,血气微弱,阴阳俱虚,劳则生热,热因劳而生,”指出了热因劳而生的特点。人身之气,升降出入运行不已,则生机不息,气机郁滞则疾病生。而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扭。若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则气机滞涩,郁而生热;脾胃虚弱,中气不足,阴火内生亦可引起发热。
《脾胃论》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惟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故气虚发热的治疗宜补益脾胃中气,升提中阳,举其下陷以退虚热。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本草纲目》曾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加减以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敛阴收汗,麸炒山药补益脾胃。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气虚发热者,得此甘温益气而除之,元气内充,清阳得升,则诸证自愈”。因此本案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