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1-07-24 本文来源:唐远山工作室

浅谈对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认识

撰稿人:胡兴律

叶天士的温病学说十分注重“治未病”的指导思想,他直接继承了《黄帝内经》中“上工治未病”,以及《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牌”的观点,并进行了发展创新,在有关温病的病因病机分析以及对温病的治疗中,处处注意运用,叶天土在《温热论》中提出并强调预防发病,即“务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一、先安未受之地”的原义

叶氏《温热论》中论述邪入营血,斑出热不解的治疗时,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观点。原文“若斑出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原义指温病邪入中焦,出现斑疹、发热等,今斑出热不解,这是由于胃中阴津亏虚,阴虚无以制阳热,火旺而热势燎原,治宜甘寒之剂清热生津。轻者用梨皮,蔗浆之类甘寒滋养胃津,重者用玉女煎之类清气凉营,泄热生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平素有肾阴亏虚的表现,热最易乘虚而入下焦,劫烁肾阴而加重病情,故应在病邪还在中焦末传至下焦之时,扶助下焦之阴。在甘寒之中加入咸寒之品兼补肾阴,使肾阴充足则邪热不易下传而致病情恶化,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叶氏全面的望承前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方面的认识,并不断地总结和创新发展,他提倡的“先安未受邪之地”与《内经》、《金匮要略》中有关“末病先防,已病防传”的思想一脉相承,是控制疾病发展的一种积极措施。

二、“先安未受邪之地”时间与空间的统一

“先安未受邪之地”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两层意思,首先,“先安”着重强调在时间上要具有提前性和预知性,即对疾病要有全面的认识,对疾病的发展趋势和传变方向有明确判断,在病邪尚未传变深入时,就能够有所预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阻止传变甚至扭转趋势,控制病情。叶天土在《温热论》中论湿的条文中认为,湿热交蒸于中焦,其病理变化既能化燥伤阴,亦可损伤阳气,因此在充分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再结合患者的体质,做出明确判断,提前做好预防。若患者素体阳气不足,感湿邪易伤阳气,治疗上应注意固护阳气。若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再感湿邪则易湿从热从燥而更伤阴液,治宜护阴液。达到“先安”的目的。

其次,“未受邪之地”着重在空间上强调病邪有侵入之象面又未达之处,叶氏主要针对肾水素虚的温病患者,温邪尚未传至下焦,将其范围扩大以后,可以理解:素有肺阴虚或肺气虚,邪虽在卫表,在辛凉解表中宜加入养肺阴或补肺气之品,以防从卫表入肺。胃阴素亏者,病在上焦肺的时候,即应驱邪养肺的时候兼补胃阴。心阴素亏者,病在卫分时,即宜兼补心阴,防邪气内陷心包,以及脾气、肝阴等平素亏虚,当于病邪未至时先予补益。如平素未虚,病邪未至也可提前给予固护。

二、“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具体体现

根据疾病的传变趋势和有可能发生转变的部分,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传变,所谓“恐其陷入耳”,是叶天土学术思想的一大特点。叶氏“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解,虽然是针对肾水素虚的温病患者所立,但是在他对温病卫气营血的各个过程中处处有所体现。在《温热论》的开篇,时氏就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病邪在肺卫。病情较浅。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即可外解。若手太阴肺经之邪热不解,传至阳明气分,称为“顺传”也可直接内陷心包,而出现神昏谵语等危重症候,称为“逆传”。开章明义地指出了温病的感邪途径与传变规律,提示人们“温邪”传遍迅速,病情转变急剧,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温邪在卫:肺主气属卫,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导致卫气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证候类型。以发热与恶寒并见,口微渴为辨证要点,治宜凉解表,选用辛轻剂,疏散腠理,透邪外出。温病由外感温邪所致,温性炎热,易耗伤津液,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阴液,切忌辛温发汗,以免助热耗阴。同时不宜过用寒凉,以免凉抑邪气,否则均可伤及正气,导致病情加重。若兼夹风,则在辛凉轻中加入薄荷、牛蒡等辛散之品,“透风于热外”。夹湿者,加入芦根、滑石等甘淡渗湿之品,“渗湿于热下”,使湿从下泄。不论风邪还是湿邪,都容易与温热之邪相合,而使致病因素更加复杂化,加重病情,因此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病邪化热入里伤及津液,而起到阻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2、温邪入气:病邪入里,影响了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若初入气分,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口渴,苍黄,治用轻清宣透之品,清热透表,祛邪外出。另一方面叶氏说“到气才可清气”,“才可”二字强调清气之品不可早投滥用,以防寒凉太早,凉遇邪热不解。及至邪热入腑内结,而致明热炽盛,劫烁律液,燥尿搏结于肠胃,以大便轻结为特征,故应急下存阴,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传变。正如叶氏所说“但伤寒邪热在里,劫烁律液,下之宜猛”。因为有形之邪与湿热互结停聚于肠胃,必将损伤人体正气,同时影响气机通畅,继面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恶化。

3、温邪陷营血:初入营分以身热夜盛,心烦谵语,舌质红绛为证要点,用透热转气之法,若营热炽盛,则用清营救津之法,以轻请之品,使营热得解。若温邪继续深入,迫及血分,热毒炽盛,耗血动血,热瘀互结。而见各类出血之症,此期病情危重,病势凶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叶天士确立了“凉血散血、活血止血”的治疗原则。同时强调在甘寒之中加入咸寒之品,使肾阴得以充盈而邪热不易下陷,起到末病先防的作用,达到“先安未受邪之地的目的。

综上所述。“先安未受邪之地”,就是以预防为主,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应用,其日的是防止病情传变,对“治未病”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承前后的作用,这一治病原则对提高临床疗效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下一条:对桂枝汤调和营卫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