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71岁,2019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大便次数增多伴粘液血便2年。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伴有粘液脓血,于当地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美沙拉嗪栓纳肛治疗,症状稍好转。先为求中医治疗,于门诊就诊。初诊时可见:患者大便次数增多,溏薄,每日5~8次,可见粘液脓血,腹部隐痛,时感腰膝酸软,疲乏怕冷,食纳可,眠差,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泄泻(脾肾阳虚证)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治法:温肾健脾,助阳止泻。
方药如下:吴茱萸6g,煨豆蔻12g,补骨脂12g,炙黄芪15g,太子参12g,炒白术30g,肉桂12g,干姜12g,柴胡12g,当归12g,地榆炭12g,槐角炭12g,升麻6g,败酱草12g,白头翁12g,合欢皮12g,夜交藤12g,诃子肉9g。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同时嘱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海鲜贝类等发物。
二诊:2019年10月16日。患者大便次数减少,每日4~5次,粘液脓血量减少,仍觉腰膝酸软,疲乏怕冷,睡眠状况改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于上方去败酱草,加党参、菟丝子各12g,增强健脾温肾之功。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三诊:2019年10月23日。患者大便成形,2~3次/日,无粘液脓血,偶感腰膝酸软,畏寒,睡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故效不更方,沿用上次方继服,14付,煎服方法同前。后遵循原方加减,随访半年,症状基本消失,未再复发。
按:此案中患者年老体衰,腰膝酸软,疲倦怕冷,而发泄泻,乃脾肾阳虚之象,肾阳不足以温煦脾阳,则脾运化失司,则发飱泄,故治法当以温肾健脾,助阳止泻,故方中以吴茱萸、煨豆蔻、补骨脂、肉桂、干姜等来温肾助阳,炙黄芪、太子参、炒白术、升麻等药物健脾益气,上述药物合用,共奏温肾健脾之功,炭类药物(地榆炭、槐角炭)止血宁络,合欢皮与夜交藤合用,一来安神助眠,二来补中气,通血脉。方中败酱草、白头翁既能凉血止痢祛瘀,又能制约肉桂、干姜等燥热之性。柴胡与当归合用,可起活血调气之功。服药后患者症状得以明显改善,但需长期服药以温肾阳,固脾阳,同时嘱其避免饮食及情志刺激,抵御外邪侵袭,诸症渐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