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发热案
发布时间:2022-11-13 本文来源:刘素香名医工作室

患者,胡某,男,55岁,初诊:2019年07月30日

主诉:腰痛、背痛1月,低热20天。

症见:腰背胀痛,否认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后逐渐出现低热,午后发热为主,最高体温达38.5℃,无恶寒、怕冷,伴乏力、口干、口苦,患者长期”放羊”谋生,被认为是布鲁氏菌病,后于当地疾控中心排除。食纳一般,夜休尚可,大小便调。

否认既往慢性疾病病史,对”阿莫西林”过敏。

查体:面色晦暗无光,咽充血(++),右肾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细滑。

辅助检查:血沉:57mm/h。血常规、尿液分析、肝肾功、抗核抗体系列、免疫、肿瘤系列检查均未见异常。

腹部超声示:胆囊壁毛糙,右肾囊肿。

中医诊断:腰痛(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和解退热。

方选:三仁汤合小柴胡汤合青蝉散加减。

具体方药如下:

炒苦杏仁10g   豆蔻6g后下   厚朴10g      滑石15g包煎   竹茹10g  

生柴胡15g     黄芩10g      金银花20g    清半夏12g      党参12g  

蝉蜕6g        青蒿15g      甘草6g       金钱草15g      茯苓20g  

                    6剂,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各200ml温服。

按语:患者腰胀痛,伴有低热,乏力、口干、口苦,舌暗红苔黄厚腻,脉细滑,四诊合参,辨证为湿热蕴结证。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粘腻,阻气机运行,妨碍脾的运化,脾津不能上承,故出现口干、口苦、食纳差;湿性重浊:湿邪侵犯肌表,则令人身困;湿邪趋下,湿滞经络,流注骨节,出现腰部胀痛;患者无明显恶寒、怕冷,无高热、大汗、便秘,表明邪在半表半里。选三仁汤为主方清热利湿,配合生柴胡、黄芩、清半夏、党参和解退热且不伤正气,以去除少阳稽留之邪;湿热内蕴久病伤及血分,加青蒿清热凉血,蝉蜕甘寒可疏散热邪,用清利、疏散、和解之药,共奏清热祛湿退热之效。

二诊:2019年08月06日

症见:低热发作次数减少,乏力、口干、口苦均好转,现伴有两胁肋处隐痛,食纳、夜休可,大小便调。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滑。咽充血(+),右肾叩击痛(-),

方选:上方基础上加旋覆花12g包煎,6剂,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各200ml温服。

患者低热、乏力、口干苦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加旋覆花辛润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三诊:2019年08月16日

症见:患者未再出现低热,胁肋处疼痛基本消失,仍觉腰部胀痛,腰部冷感,自觉咽部异物感,食纳、夜休可,大小便调。

舌暗红,苔腻略黄,脉细滑。

治法:温散寒湿。

方选:肾著汤加减。

具体方药:

茯苓15g            炒白术15g        威灵仙15g      马鞭草15g  

杜仲15g            炒薏苡仁30g      桔梗12g        金荞麦20g

甘草6g

             6剂,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各200ml温服。

按语:此证为寒湿之气侵于腰间,以致腰重而冷。邪着于肌里,而未伤及脏腑,故其人饮食如故,小便自利。邪虽外受,但无表证,且非汗法所宜。《金匮要略》曰:“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故治宜温化寒湿之法。故用肾著汤化裁,配合威灵仙性温,味辛,归膀胱经,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少佐马鞭草、金荞麦以清热活血,共奏清上温下,清里散表之效。现代药理研究马鞭草有降血沉作用。

共服药18剂,未再出现发热,腰痛症状基本消失,可正常劳动生活。复查血沉18mm/h ,正常。无明显特殊不适。随访1月未复发。


上一条:低热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