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妈妈,我肚子疼。”
最近很多妈妈会遇到这个问题,宝宝时不时的会喊肚子疼,有的可以表达清楚,有的不能明确表达,揉一揉、按一按会有所缓解,有时一天几次,有时几天一次。
去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这是一种什么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又该如何治疗呢?
下面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为大家全面解读一下。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1921年,本病由于首先由Brennemann医生报道,故又被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本病的病因并未完全阐明,故亦称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它好发于学龄前的儿童(年龄<6岁),常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者胃肠道感染之时或者之后,临床表现为反复腹痛,以脐周疼痛或者右下腹疼痛多见,时发时止,经按摩腹部可稍加缓解,可伴有发热、呕吐或者便秘等症状。长期反复的腹痛会使小儿食欲减退,严重的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腹部B超常提示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
(一)现代医学病因:以溶血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感染最为多见,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也可引发。由于肠系膜、回肠、升结肠等区域的淋巴结较多,回流、引流十分畅通,因此容易引起该区域的细菌及病毒的停留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
(二)祖国医学病因:本病与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息息相关,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受外邪致病,正邪交争往往因正虚不能驱邪达外,而致外邪入里与脏腑相争,气机阻滞,邪气滞留在胃肠间形成痰核,不通则痛而发病。明代医家万全提出的三有余而四不足,可知小儿脾常不足易聚湿生痰,痰气交阻停留腹部,则生此病。《幼科发挥 》中言:“小儿腹痛,属食积者多”。饮食停滞脾胃,中焦气机失调,阻滞加重,不通则痛。无论何种病因导致的腹痛,都应以通为要,调理气机,使五脏六腑得安。
治疗方法
(一)口服药物:通过四诊合参,根据患儿体质辩证施治,内服药物包括水煎草药和免煎颗粒,并可根据患儿的症状口服我院自制生产的藿香和中颗粒、加味平胃片、理脾片等,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二)穴位贴敷疗法:运用我科自制建脾胃的膏药,外用贴中脘、神阙等穴位,配合内服药物,效果更佳。
(三)磁热疗法: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治疗仪照射中脘、神阙、关元、天枢等穴位,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瘀等作用。
(四)小儿推拿疗法:根据患儿体质及病情,运用补脾经、运八卦、分手阴阳、摩腹等手法温补脾胃,消食化滞,行气止痛,临床用于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突出。
预防和调护
为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儿童可进行跑步、游泳、踢球等适当运动,同时,平时要合理饮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多食、荤素搭配,保持正常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