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膳食与养生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各城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室的建立与发展,就是要推广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顾名思义,治未病——就是治疗未来疾病,也就是预防保健,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或者是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出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中医的基础理论指导自己的生活,因为无论是健康还是生病,亦或是亚健康状态,中医都能以独特的方法,针对个体,制定一套方案。
吃与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是集养生与治疗双重作用的一种保健手段,很多疾病都跟吃的不好、吃的不对有关系。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就很好的阐述了病从口入的概念。因此,为了大家的健康长寿,我们应当了解怎样将吃与养生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吃进去的食物发挥它最大的好处。
《内经》中提及,养生原则:顺应自然,协调阴阳。顺应自然是我们生存之本,掌握四时的变化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及时调整身体状态适应自然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最终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协调阴阳是我们健康之本,“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重视阳气的固秘,增强人体抵抗力,才能根本上防止疾病的发生,拥有健康的身体。
顺应四时,就该不同季节用不同食物养生。中医有五季、五色、五脏相对应:春天补肝,肝色是青色,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物。夏天养心,心色是赤色,多吃山楂(红果)、西红柿、红苹果、红桃子、胡萝卜等红色食品。长夏属脾,脾色是黄色,四时皆养,长夏及四时都可吃山药、土豆、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秋天补肺,肺色是白色,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冬天养肾,肾色是黑色,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
如今科技的发展,使菜市场种类齐全,琳琅满目,菜品也没有了时令的区分,嫁接菜、大棚菜虽说丰富着我们的餐桌,但一种蔬菜、一种谷类,只有到那个时令,状态最饱满的时候,才是最好的。因此在选择这些反季节蔬菜的时候,要慎重,饮食不要标新立异,应多食当季食物。
再次,饮食养生要注意食物的全面性,《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全面饮食,偏食、挑食、厌食都会造成机体某方面功能的减退、偏差,长时间导致体质的偏颇,引起疾病的发生。例如下面几种食物,都是有益于身体健康,平时饮食中不可或缺。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其自身包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卵磷脂、亚油酸等,能起到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和三吸收——吸收水份,润滑肠道;吸收脂肪、糖类,不得糖尿病;吸收毒素,对胃和肠健康的起到良好作用。
豆类:中国膳食普查结果显示,中国老百姓缺乏优质蛋白。豆类食物可以提供我们所缺失的蛋白。据研究表明大豆中起码有5种抗癌物质,特别是饴黄酮,能预防、治疗乳腺癌。因此,卫生部特别提出“大豆行动计划”,提倡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豆类对于我们再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一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蔬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食物纤维,并能中和胃酸,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科学家通过对多种蔬菜营养成分的分析,发现蔬菜的营养价值与颜色密切相关。颜色深的的营养价值高,颜色浅的营养价值低,其排列顺序是“绿色的蔬菜-黄色、红色蔬菜-无色蔬菜”。
肉类:吃肉的总原则是越小的越好,海洋的比陆地的好。所以虾米比小鱼好,小鱼比大鱼好,大鱼比鸡肉好,鸡肉比羊肉好,羊肉比猪肉好,猪肉比牛肉好。
最后,中医总结致病的病因,包含饮食不节和饮食不洁。前者是说进食要有节制,不可暴饮暴食,不可饥一顿,饱一顿。规律的饮食是确保健康的前提。后者告诉我们饮食要注意卫生,保证食物的新鲜和清洁。生活中大部分食品不宜生吃,需要经过烹调加热变成熟食后方可食用,其目的在于使食物更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减少细菌的致病性。
西医的发明人,苏伯克拉底先生,也曾告诫过各国的医生和人们一句话:“一定要把饭当药吃,千万不要把药当饭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时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食物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了解与重视饮食的作用,才能为我所用。
我们要真正做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