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不可小视的隐形杀手
发布时间:2014-10-24 本文来源: 肝病科

脂肪肝—不可小视的隐形杀手

一、脂肪肝概念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湿重)的5%(最高可达40%-50%),或在组织学上超过肝实质30%时,称为脂肪肝。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坐少动的工作方式和逐渐西化的生活方式,使营养过剩的现象日益严重,脂肪肝的发病率日趋攀升,在我国,脂肪肝患病率近20%,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脂肪肝在祖国医学大体可归属于“胁痛”、“积聚”等范畴。本病当责之于痰、湿、瘀,多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久坐久卧,损伤脾胃,加之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致血脉瘀阻,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治疗方面初期软坚消积、行气活血化痰;中期功补兼施;末期扶正固本,兼以理气、化痰、祛瘀。

二、脂肪肝的分类及监测指标

脂肪肝按病因可分为酒精性、非酒精性、糖尿病性、肝炎后、药物性及妊娠性脂肪肝等。其中以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按疾病发展过程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对脂肪肝的患者应定期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

1、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心脏、血压、脉搏等;

2、实验室检查:肝功、血脂、血尿酸、血糖、血清肝纤维化等;

3、影像学检查:上腹部B超或CT。

三、预后及危害

脂肪肝的病理变化是可逆性病变,科学的治疗可使患者获得彻底康复,关键在于思想上足够重视,治疗措施才能到位。酒精性脂肪肝常因肝炎、肝纤维化失治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若失于治疗将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肝硬化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1/3—1/2在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为15%—25%,其中30%—40%将会死于肝癌、肝衰竭和肝移植复发。因此,脂肪肝人群的管理与诊治刻不容缓。

四、治疗

脂肪肝治疗原则是:早期、系统、持续。

治疗“三处方”——饮食、运动、药物

◆饮食处方

节食加运动对于控制原发疾病和促进肝内脂肪代谢均至关重要;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更需严格戒酒,合理膳食。

脂肪肝患者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实行有规律的一日三餐。每日蛋白质摄取量占总热量的15~20%,其中1/3以上为动物蛋白;脂肪占20~25%以下(包括食物中所含脂肪及烹调油在内);碳水化合物占50~60%。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戒酒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食物宜多样化,少盐及少食刺激性调料,烹调方式以蒸、煮、拌为主。

◆运动处方

对于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的治疗,运动治疗的重要性仅次于饮食控制。运动采用个性化原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运动方式:脂肪肝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爱好、肥胖程度、体质等,选择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慢跑与快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跳绳、游泳等。运动强度:常用靶心率表示,靶心率=(220-年龄)×60%~70%。运动后的疲劳感应在10-20分种内消失为宜。运动时间:最低应持续15~20分钟以上,而重复同一动作的散步和慢跑等运动,最长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实施时间带:选择餐前或餐后1小时运动为宜,对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应于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频率:每周3~5次较合适。

◆药物处方

西医治疗:根据病情可酌情加用保肝、调脂、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治疗。

我院肝病科为陕西省中医肝病诊疗中心,特设脂肪肝门诊,通过对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B超/CT等专业而全面的诊查,客观评价病情,采用个性化的中医诊疗方案,全程监测,系统管理。科室突出中医药特点和优势,在饮食、运动健康指导下,以中医辨证为主,采用健脾化湿、清肝通络的方法,辨证口服中药、自制调脂茶,并配合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HD肝病治疗仪、局部穴位贴敷等达到清除肝脏脂肪的目的。

治疗疗程:轻度脂肪肝3个月,中度脂肪肝6个月,重度脂肪肝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