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专家教你认识寨卡病毒
发布时间:2016-02-14 本文来源: 疾控科

近期寨卡病毒的流行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已经发现一例输入性病例。了解寨卡病毒知识,提高诊疗水平,保护医患健康。

寨卡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该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寨卡病毒病的传染源可能是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而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多为中低度发热、以斑丘疹为主的皮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黏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掌握寨卡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寨卡病毒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科学预防,正确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