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院务
名医
EN
首 页
名老中医
学术思想
临证思辨
典型医案
经验方
学术动态
经验推广
健康讲堂
视频教学
成才之路
患者
|
院务
|
名医
|
EN
高级搜索
首 页
名老中医
学术思想
临证思辨
典型医案
经验方
学术动态
经验推广
健康讲堂
视频教学
成才之路
经验推广
临床科室
医技科室
行政科室
中心及其他
01
2025-03
茯苓—桂枝的临床应用
茯苓—桂枝配伍常见于仲景之苓桂剂,如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五味甘草汤、茯苓甘草汤、五苓散等方,还见于桂枝茯苓丸、肾气丸等方。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用于多种水湿病、脾虚不运诸证、心神不宁;茯苓既可利水渗湿,又可健脾以培土制水。桂枝发汗解表、助阳化气、平冲降逆,可助膀胱气化以利水。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夫短气有微饮者,...
01
2025-02
桂枝—白芍的临床应用
桂枝—白芍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为和剂之祖,《医宗金鉴》言:“此为仲景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也”。由其化裁成方者很多,如小建中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桂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柴胡桂枝汤等。 桂枝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白芍甘、酸,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二药相配,一阴一阳,散中有收,外可调和营卫,内...
01
2025-01
延胡索—川楝子的临床应用
延胡索—川楝子配伍为金铃子散,功效疏肝清热、活血止痛,主治肝郁化火证、或气郁血滞而致诸痛证。川楝子又名金铃子,苦,寒,归肝、小肠、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诸痛、虫积腹痛。金铃子散中,川楝子苦寒入肝,疏肝气,清肝火,止疼痛为君药;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臣药;二药配伍,肝气条达,气血畅行。黄教授常用二药配伍治疗肝气郁滞、肝郁化火之两胁肋疼痛、...
01
2024-12
延胡索—蒲黄的临床应用
延胡索—蒲黄为黄教授常用药对,用于治疗胃痛兼有气滞血瘀者。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诸痛。《本草纲目》言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蒲黄甘,平,归肝、心经。功效止血、化瘀、利尿,用于各种出血证、瘀滞痛证、血淋尿血。蒲黄性平,不论寒热皆可选用。《本草汇言》言蒲黄“血分行止之药也,主诸家失血。……至于治血之方,...
01
2024-11
黄连—吴茱萸的临床应用
黄连—吴茱萸药对出自“左金丸”,载于《丹溪心法》卷一,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为治疗肝火犯胃、肝胃不和的基础方。黄连苦,寒,泻火之力强。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寒凝疼痛、呕吐泛酸、虚寒泄泻等。肝之经脉布于胁肋,肝郁化火,经气不利,则胁肋胀痛;肝火犯胃,胃失和降,则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肝经火郁之侯。方中重用苦寒之黄...
01
2024-10
海螵蛸—浙贝母的临床应用
海螵蛸—浙贝母为方剂“乌贝散”的主药,乌贝散为黄教授常用方,具有制酸止痛,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泛吐酸水、嘈杂似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方中海螵蛸咸涩,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为君药;浙贝母苦寒清火,制酸止痛,化痰散结,为臣药。陈皮理气和中,醒脾止痛,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制酸止痛,收敛止血之功。一般来说,纯用收涩药,有敛邪之虞,加上浙贝母后,恰好可以化解...
26
2024-09
白及—煅瓦楞的临床应用
瓦楞子咸,平,归肺、肝、胃经,功效消痰化瘀、软坚散结,煅用可制酸止痛,主治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白及敛疮生肌,二药合用,共奏护胃生肌,制酸止痛之功,可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黄教授经验方“及瓦温胆汤”即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用白及、煅瓦楞,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等疾病。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属木,为清...
共48条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
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