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丹溪治痰理论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1-06-08 本文来源:黄元御和杨震工作室发布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出自《金匮钩玄》,《丹溪心法》中再次阐述“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说明诸病多兼痰。

治痰调气为先,燥湿健脾为本,此为治痰原则。《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不若以顺气为先,分导次之”。说明治痰调气为先。痰的生成与气机郁滞关系密切:“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气机郁滞则气血流通失畅,水湿蕴结为痰,痰盛则气愈结,而成痰郁。故气顺则津液通畅,痰亦自清。对于治本的描述,丹溪指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大凡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虚,则痰易生而多。”故脾气健,津液运,则痰不生。故用二陈汤为治痰基本方,认为“一身之痰都治管,如在下,加引下药;在上,则加引上药”《金匮钩玄》。

丹溪从病机上首提“痰加瘀血,遂成囊窠”的观点。痰源于津,瘀本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痰瘀同病”,二者实不可分。血因气滞寒凝或气热液涩均可成瘀;津液受气滞寒凝或受火煎熬而致成痰。痰阻血脉,气行不畅,遂而成瘀。他提出“痰瘀同治”的理论。治痰不忘化瘀,活血不忘化瘀。如治中风“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丹溪心法·中风》。治症瘕积聚“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丹溪心法·积聚痞块》。治用海浮石、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并针对性提出活血化痰用桃红四物加半夏、南星、三棱、莪术,燥湿化痰以二陈加苍白术、海浮石、南星化裁,清热化痰以二陈加知母泻相火,补虚化痰以二陈加四物或加四君治疗,临床中,应多多体会,方能运用自如,疗效满意。

上一条:依据相火学说治未病及肝病 下一条:对《金匮要略》食物入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