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瑗琳主任温阳利水法治疗心衰经验
发布时间:2022-11-13 本文来源:雷瑗琳工作室


典型病案:
闫某某,男,81岁。以“劳力性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8年”为主诉就诊。患者有冠心病史,长期规范服用阿司匹林、阿乐、雷米普利等。近8年来病情逐渐加重,轻体力活动中即出现胸闷、气短,间断颜面、双下肢水肿,每遇劳累、饮食不节、受凉或及季节转换,症状即加重,反复住院治疗。就诊时症见:气短而喘,胸闷心慌,肢体困重,易疲劳,恶寒,纳少,眠差,小便少,大便不成形。查体:T 36.5℃ R18次/分 HR 92次/分BP110/66mmHg。精神差,口唇紫暗。双肺呼吸音低,右肺底少量啰音。心率92次/分,心律齐,心音低,二尖瓣听诊区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舌淡胖、苔白,脉沉涩。
辅助检查:心脏彩超:LVEF:53%  1.室间隔及左室前壁、侧壁、下壁运动搏幅减低多考虑心肌缺血不良;2.左心大;3.主动脉硬化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后瓣钙化;4.心包积液(少量);5.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正常;6.彩色血流:三尖瓣反流(少量) 二尖瓣反流(少-中量)主动脉瓣反流(少量)
生化检查:B型尿钠肽:23356pg/ml,余(-)


断:心衰病(心肾阳虚,水瘀互结证)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功能Ⅲ级
治法:温阳化气,祛瘀利水
方药:自拟方益心附葶饮化裁
黑附片30g先煎、太子参30g、炒白术20g、炒葶苈子30g、山药30g、川芎9g、赤芍15g、陈皮12g、桂枝12g、茯苓皮30g、甘草12g、苏木6g
6剂,水煎频次温服。
二诊:服用上剂后心慌、气短症状明显好转,尿量增多,肢体水肿减轻,偶有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白,脉沉。效不更方,上方加砂仁、干姜,6剂继服。


按语: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功能与结构改变,以致心室排血量和 ( 或) 充盈能力低下,无法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衰因其住院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心衰属于中医“胸痹”“喘证”“水肿”范畴,对此历代医家还有“心胀”、“心悸”等记载。如《华佗神方·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提出:“心胀则短气,夜卧不宁,时有懊憹,肿气来往,腹中热,喜水涎出,凡心病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描述了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短气虚喘不得卧、咳吐涎沫、身肿。此病每因外感、劳倦、情志及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发,加重气血阴阳耗伤,痰饮瘀血停滞。中医心衰病临床分型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痰饮阻肺等证型多见,尤其心肾阳虚型心衰占中医证型的60%以上。老师雷瑗琳主任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总结,认为脏病多虚,心系疾病也是因过劳耗伤发病,日久不愈,气血、阴阳耗伤,痰饮、瘀血停滞导致心衰。晚期心衰大多为心肾阳虚,水瘀互结证,以脏器虚为本,痰浊、水饮、血瘀为标,温阳化气、祛瘀利水法为其基本治法,故创制益心附葶饮方,经长期应用,疗效肯定。方中附子、太子参、桂枝相配补益心肾,振奋心阳。葶苈子泻肺利水平喘,白术、茯苓皮健脾利湿,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气利水之功。患者阳气来复,气化正常,水饮瘀血皆可消。


雷瑗琳,医学博士,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西安市首届名中医,全国第四批名中医经验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衰学术组委员。从医20余载,通过多年的积累,在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PCI术后的微血管病变以及内科杂症等的治疗上颇有心得。
门诊时间:周日上午国医馆,周五下午心血管病科

上一条:西安市名中医雷瑗琳治疗心律失常的补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