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之一,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咳嗽同时也是中医肺系疾病的一个重要症候,是临床多发病之一。雷老师以脾胃论治对中医杂证治疗颇有独到之处,有幸从师学习,总结老师辩治咳嗽病经验,总结如下:
脾胃是咳嗽发病重要原因 咳嗽发病包括外感、内伤两类病因。外感六淫中多指风、寒、热、燥之邪,《素问·咳论》“皮毛先受邪气”、《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咳”以及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等观点,说明咳嗽发病是因外感六淫侵犯肺卫,肺气上逆。在咳嗽的脏腑关系中,《内经》提出“肺为咳”、“病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同时又有“五脏六腑皆能使人咳,非独肺也”的论述,认为咳嗽看似病位在肺,其发病却受其他脏腑功能的影响,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脏腑功能紊乱,内生邪气犯肺,是引起咳嗽的内在原因,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诊病观。在此基础上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肾为气之本”,强调咳嗽与肾脏的关系;喻嘉言针对肝气犯肺咳嗽,提出平肝理气的方法治疗,即“郁甚舒肝”;刘河间有本病“伤于肺气,动于脾湿”、沈金鳌有“脾不伤不久咳”的论述,均说明脾胃与咳嗽密切相关。
雷老师推崇经典,在咳嗽的诊治上,重视从脾胃论治,更加认同刘河间、沈金鳌两位大师的观点,认为病位在肺,受脾胃功能失调的影响最大。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所谓“中焦如渎主沤”。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气血津液的濡养,故脾气健旺,气血充盛,是机体强健的基础。五行之中,脾属土,肺属金,有母子相生关系,脾胃健运,生化如常,气血不虚,使肺有所主;脾胃居于中州,运化水湿,输布有序,与肺脏协同完成人体水液的运转。
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则气血乏源,肺失滋养,肺气必虚。肺为人体之“藩篱”、“肺主皮毛”,肺气虚卫外不固,六淫之邪方能趁虚而入,侵犯肺卫,发为咳嗽,所谓“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故雷老师强调“正虚在先,不能轻言外感即为实证”。邪气宿肺,肺失宣降,主气调津无权,痰浊滞留,加重症状。若不能及时调治,病久脾肺气虚,致咳嗽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转为慢性病程。同时脾胃失调对其他脏腑功能的影响亦不能忽视,如土虚木乘,肝气过盛必伤肺;脾虚不能自助后天,“肾为气之根”,肾精亏虚,失于摄纳也必然影响肺主气功能的正常发挥。可见咳嗽可由脾旁及他脏,而脏腑受邪,多又通过对脾胃的损伤,影响到肺。正如《素问》所述,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
脾胃虚损除外饮食不节、他病及脾等传统因素外,雷老师通过多年的观察,认为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多数患者合并有脾胃虚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各型肺炎,抗生素使用无指征、剂量过大、时间过长等,均会不同程度的造成菌群失调,造成脾胃受损。可见脾失健运,不仅是咳嗽发病的主要原因,往往会影响咳嗽的转归,是本病迁延难愈,转为慢性病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痰”是咳嗽主要的病理因素 咳嗽的病理因素有风、寒、燥、火、虚、郁、痰等,雷老师认为在咳嗽的众多病理因素中,“痰”是重要的病理因素。无论内伤、外感发病,必有痰停于肺,所谓“肺为储痰之器”。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具有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的作用。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犯肺,肺失清肃,宣降失司,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津液内停,化生痰饮,停聚于肺。内伤常为脏腑病变可祸及肺脏。脾主运化,脾虚失运,痰浊内生,可循经上扰于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肝气郁结,木火灼金,肝失调达,影响肺气肃降,肺气不利,易生痰饮;肾主纳气,为水之下源,肾虚摄纳无权、水饮上泛,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肺的通降功能,致痰浊、痰饮停肺,痰邪又进一步影响并加重病情。临床上不难发现,咳嗽的患者,绝大多数伴有咯痰的症状,只是因为病因不同、体质各异,痰的量、色、质、咯痰的难易存在差异而已。所以雷老师认为,痰邪的形成是脾虚无以运化,而肺脏受邪的结果,是咳嗽病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痰液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所产生的分泌物,呼吸道粘膜受刺激时,分泌物增多,痰也增多,其组成主要为炎性渗出物,是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病理产物。
从“痰”论治,辨证化裁 在治疗上,雷老师一贯主张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按照咳嗽的病机特点,雷老师善用三子养亲汤为基础方化裁治疗。三子养亲汤源自明代《韩氏医通》,组成为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方中白芥子入肺经,温肺利气,快膈消痰,也有健脾之功;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入脾、肺经两经,具有降气化痰,消食化积,使气行则痰行,方中药物均为行气消痰药,相互配伍,共达降气快膈,化痰消食的功效。本方原用于老年人脾虚失运,痰阻于肺的咳嗽喘逆证,具有“亦消亦补,攻多于补”的特点。
雷老师运用此方时,注重辩证施药,依证加减。其中外邪束表者,重用白芥子;咳嗽急促并喘者重用紫苏子;痰湿较盛者重用莱菔子。咳嗽属风寒束肺者,加防风、羌活、前胡、炙甘草益气祛风散寒;形寒肢冷,痰液清晰者,加干姜温肺降气化饮;属风热证者,加桑叶、薄荷、连翘疏散风热,黄芩、鱼腥草清解肺热,川贝母、炙杷叶加强治咳之力;燥邪伤肺,咳嗽咽干、痰少难咯者,白芥子减量,加百部、紫菀、麦冬、沙参等滋阴润肺。久病慢性咳嗽,表现痰多而粘,纳呆乏力,舌苔白腻者,为典型的痰湿壅盛证,强调健脾治本,与四君、二陈两方配合,前者健脾化湿,有“釜底抽薪”之意,后者可加强化痰散结之力;痰浊化热,邪热壅肺,则加生石膏、栀子、黄芩、桑白皮、葶苈子等清热肃肺,杏仁、薏苡仁、冬瓜仁降气化浊。对于平素体虚,咳嗽反复发作的患者,在缓解期服玉屏风散和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丸健脾益肺,扶正御邪。这种防患未然的治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使痰消气顺,咳嗽自愈。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痰液是感染等因素影响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药理研究证实,三子养亲汤中含有的石油醚、醇提取物等成份,有较强的镇咳、平喘作用,而水提物也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