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室性早搏(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为起源于心室的异常电激动引起的额外心跳。室早的症状差异较大,有些患者可无症状,有些患者症状明显,表现为胸闷痛或心悸气短,甚则出现乏力、晕厥、低血压及休克等症,严重者突发眩晕或濒死感。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预后较差。根据期前收缩发生频率可分为偶发性和频发性(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偶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为每分钟出现<5次,或动态心电图监测<30个/h。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为每分钟出现≥5次,或动态心电图监测≥30个/h。根据室性期前收缩出现的特征分类,当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本病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电解质平衡失调、药物损害、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以及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过于焦虑等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均可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常见的治疗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手术治疗及中医药治疗。
室性早搏属于中医“胸痹”、“心悸”、“眩晕”等病范畴,以胸部闷痛伴有心悸气短为主症,可伴有掣痛及喘促、夜寐不宁、头晕乏力等症状。梁君昭老师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虚则气血阴阳亏虚,实则气滞、血瘀、痰浊为患。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临床治疗上常以益气活血养血、安神祛浊定悸为法。笔者作为梁君昭老师的研究生,跟师实践,受益匪浅。现就老师的临床诊疗思路和医案进行择要报道,以供学习交流。
典型医案
谷某,男,31岁,初诊时间2021年1月27日。主诉:心前区掣痛伴头晕气短反复发作8月。现病史:8月前因胸前憋闷掣痛及胃部不适就诊于当地三甲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室性早搏”,并予口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遂求诊于梁君昭老师。症见:心前区憋闷不适、时有掣痛,偶牵引及背痛,伴有头晕、气短乏力,善太息,多嗳气,易焦虑烦躁,入睡困难,食纳可,大小便正常。心脏彩超示:左室舒缓功能减低;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室早二联律、三联律);颅脑CT、胸部CT、心肌酶谱高敏钙蛋白、甲状腺检查均正常(2020-11-28 外院检查)。
查体:血压129/73mmhg(电子血压计),心率118次/分,心律不齐,每分钟可闻及20余次早搏。舌暗红边有齿痕,苔薄腻,脉沉弦代。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否认抽烟、饮酒史,平素工作压力大,时有焦虑不安,生活尚规律。
中医诊断:1.胸痹(肝郁气滞,痰瘀交阻)。2.不寐(心肾不交证)。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兼以健脾养心。
方药:1.中药方剂:半夏葛根丹皮汤加味(梁老师经验方)。方药组成:法半夏、葛根、牡丹皮、赤芍、白芍、茯神、合欢皮、制远志、醋郁金、石菖蒲、刘寄奴、麸炒苍术、川牛膝等,药用7剂,水煎服。2.配合口服枣仁宁心胶囊(院内制剂),3粒/次,3次/日,口服。
二诊:2021年2月3日。胸痛症状好转,仍觉头晕,走路偶感不稳,易烦躁,入睡困难,口干咽干。血压:122/76mmhg(电子血压计),心率113次/分,每分钟可闻及10余次早搏。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处理:上方调整加首乌藤、玄参,煎服7付。
三诊:2021年2月10日。胸痛、睡眠及口干咽干症状好转。现症见:每日早上于9:00-10:00出现心慌、心前区不适、烦躁,午后18:00-19:00头晕。大便粘腻,1次/日。血压:117/70mmhg,心率:93次/分,每分钟可闻及3-5次早搏。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处理:上方调整加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继服14付。
四诊:2021年2月24日。上述症状均已明显改善,偶有自感心跳不适。血压:126/74mmhg,心率89次/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处理:上方调整加蜜百合、连翘。继服7付。
五诊:2021年3月3日。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精神转佳,夜寐安稳,食纳二便正常,血压:120/72mmhg,心率84次/分,心律整齐,未闻及早搏。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继续服药调理,症情稳定。
病案分析
患者平素压力大、时有焦虑状态,伴有入睡困难、善太息,喜嗳气,既往气机疏泄不畅,日久郁滞心胸,导致痰浊阻遏、气血瘀滞。方中法半夏燥湿化痰降浊,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二者共用为君,达行气化浊功效;牡丹皮凉血活血祛瘀,赤芍、白芍共同作用活血养血而柔肝,三者合用,活血通络、柔肝理气,共为臣药;茯神温养心气,宁心复脉,合欢皮、远志,交通心肾、宁心定悸,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石菖蒲化痰降浊,刘寄奴入心肝脾经,行散而活血祛瘀,共为佐药,辅助君臣发挥理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功效;川牛膝交通上下心肾阴阳,苍术助脾运化,推动药作用于有效部位,共为使药。二诊加首乌藤,增强补肾安神之力,玄参,针对口咽干燥症状加以清热滋阴。三诊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加强其化湿解毒功效。四诊加蜜百合、连翘,以增强清心经郁热、安神之力。五诊效不更方,继续调整治疗,巩固疗效。辅以服用中成药院内制剂枣仁宁心胶囊,其组成有: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等,具有宁心安神、交通心肾等作用,以调节心脏功能异常。
诊疗思路
梁君昭老师在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包括心脏听诊及切脉)的基础上,结合心电图等检查,做出了本病的诊断。梁君昭老师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心,涉及肝脾,其病理机制为肝郁气滞,导致血行瘀阻,痰浊阻塞,致心脉瘀阻不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治疗上以理气解郁、活血通络、养心定悸、复脉安神为法。梁老师强调中药治疗,具有整体调理,病证结合,精准治疗的特点。在中药使用上,一方面要依据中医的理法方药,辨体质、辨病证、辨预后进行组方用药,同时要结合现代中药学的研究进展选择具有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的中药,进行有机的配合方能达到显著疗效。如半夏,现代药理研究,其水浸剂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期前收缩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首乌藤清心去热,可缓解心脏疾病,如心衰、心烦等。除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患者身心调节,顺应自然,生活规律,放松心情,通过调息气机,颐养身心。
名医简介
梁君昭,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西安市首届名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省市级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内科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常务委员、内科分会、心血管分会委员、科学成果奖评审专家。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委,西安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西安市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科普专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副主编)中医专著4部。主持或参与中医药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6项。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注重中医药疗效发挥与方药配伍研究,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创新点。
擅长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心悸、眩晕、头痛、不寐、健忘、郁证、痞满、腰痛、汗证、虚劳等内科病证和杂症。西医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心律失常、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等。
从医格言:用真心、耐心、细心关爱患者,健康平安是我们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