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某某,⼥,42岁,因”情绪低落6月,加重2⽉”来就诊。
患者6⽉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反应慢,对工作兴趣下降,⾃疚感。后出现头闷痛,入睡困难,眠浅早醒,醒后不易入睡,晨起乏力,⾷欲不振,肩背疼痛或窜痛,以上症状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日常工作。在某医院行相关检查后诊为中度抑郁状态,⽤抗抑郁药后,出现头晕,恶心等反应,遂自行停药。现症见反应慢、疲乏无力、对周围事物兴趣下降明显、记忆力减退。脉细⼩⽽弦数,⾆体胖⼤,⾆质暗淡,⾆苔⽩厚腻。
诊断:西医诊断:重度抑郁状态。
中医诊断:郁证-⼼胆气虚,痰蒙神窍。
治疗以温补⼼胆,舒郁涤痰之法。⽅⽤柴桂汤。
一诊:中药处⽅如下:柴胡、黄芩、桂枝、⽩芍、半夏、⽣姜、陈⽪、枳壳、⽵茹、远志各10g,茯苓20g,龙骨20,牡蛎20,菖蒲6g,炙⽢草6g,⼤枣5枚,⽔煎两次,分两次服,每⽇⼀剂。
二诊:⽤药5⽇,头痛⾝痛已减,⾷欲不振好转,脉细弦,舌暗,苔白腻,中药调整如下黄芩、⽩芍、半夏、⽣姜、陈⽪、枳壳、⽵茹、远志各10g,柴胡12g,茯苓20g,桂枝15g,龙骨25g,牡蛎25g,菖蒲9g,炙⽢草6g,⼤枣5枚,继服。
三诊:⽤药后4周情绪有所改善,脉细弦滑,舌淡,苔薄白。中药调整如下:黄芩、⽩芍、半夏、⽣姜、陈⽪、远志各10g,柴胡12g,茯苓20g,桂枝15g,龙骨25g,牡蛎25g,菖蒲9g,炙⽢草6g,⼤枣5枚继服
⽤药8周后已可逐渐上班,随访患者情绪基本稳定,继服汤药稳定患者情况。
按语 本症属郁病,其发病诱因虽多与情绪刺激有⼀定关系,⼼主神志、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此三脏阳虚、⽓虚乃是易发本症的体质因素。在这⼀体质因素的基础上,稍遇情绪则不能耐受,从⽽形成脑神失养,⽓郁痰阻,神窍迷蒙之证。采⽤柴桂汤加减为主。
⼈体阳⽓与脏腑活动有昼夜盛衰变化的⾃然节律,《素问》:“故阳⽓者,⼀⽇⽽主外,平旦⼈⽓⽣,⽇中⽽阳⽓隆,⽇西⽽阳⽓已虚,⽓门乃闭”。清晨是⼈体阳⽓由内敛潜闭转为外发隆盛的时候,各器官的功能开始活跃,需要消耗更多阳⽓的时候。
⽽⼼与肝胆阳衰⽓弱者,清晨得时当旺⽽不得旺,当疏泄⽽⽆⼒疏泄,但机体耗能却应时⽽增加,此时脑神失养也必然加重。何况阳虚者浊阴必乘,⽓郁者痰浊必⽣。于是痰浊蒙蔽、精神抑郁、思维迟钝乃⾄疲倦⽆⼒诸症就有了清晨乃⾄上午加重的特征。⾄暮则阳⽓内敛,机体耗能降低,⼼与肝胆的负担也相应减轻,故其症或可缓解。
病机是⼼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郁,神窍痰蒙。据此,采⽤温补⼼胆阳⽓,益肝兼助疏泄,养脑涤痰醒神,当属治本之法。茯苓利窍祛湿导浊,补⼼益脑养神;菖蒲、远志豁痰开窍醒脑神。但温补⼼阳、振奋肝胆、疏达郁结、涤痰导浊之⼒均不⾜。于是配⼩柴胡汤疏达郁结,振奋肝胆脾胃。且⼩柴胡汤改善患者默默不欲饮⾷、⼼烦、胸胁苦满等症状效佳,合桂枝汤,取其⾟⽢化阳以温补⼼胆之阳,酸⽢化阴以滋养肝⼼之体,⼜可调阴阳、和⽓⾎、达⽓机、通⾎脉,改善郁病中常见的周⾝窜痛等症状颇有效果。配温胆汤,增强涤痰醒神之⼒,减轻患者头闷痛等症状,诸⽅相合,攻补同施,寒温并⽤,共成温补⼼胆、疏肝解郁、豁痰开窍、养脑醒神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