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方氏头针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特点
发布时间:2021-01-10 本文来源:长安方氏头针流派工作室

1、独创“伏象”、“伏脏”,“倒象、倒脏”的头针理论。

方云鹏主任将自己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以及丰富的西医人体大脑解剖知识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了头皮针理论。方氏头针疗法的穴区,主要由4个中枢刺激区(伏象、伏脏、倒象、倒脏)和11个皮层功能刺激穴所组成。其中伏象和思维为单侧取穴,其余均是双侧取穴。

伏象和伏脏是方氏头针的核心组成部分。伏象穴区是方氏头针经络系统中机能联系的“阳中枢”,亦称阳经之府,统枢一身阳经经气运行,同时也是经络系统的总枢纽。因此,伏象可以统管和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活动,保证脏腑气血正常输布运行,保证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得到维持和正常的运行。通过刺激阳中枢“伏象”可以起到平衡阴阳,疏通人体经络气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阳经运动系统、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伏脏”穴区的刺激部位主要分布在额正中线沿发际至左右额角的部位,与全身各个部位相应的特异刺激点规律分布,根据此穴区的部位与主治,为其取名为“伏脏”。它是统辖阴经的“阴中枢”。阴中枢具有调节和控制内脏疾病和皮肤感觉的功能,亦称为总感觉中枢。

作为头皮针重要组成部分的倒象和倒脏穴区,是方云鹏主任在现代医学大脑解剖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创新而来。因其功能位置的上下颠倒似一倒立的小儿形象,故称之为“倒象”、“倒脏”。此穴区,是西医神经解剖的功能区域,其头针穴位治疗特点亦相似于现代颅脑神经功能区域,并总结了缪刺、巨刺等法。方云鹏主任认识到现代医学神经纤维具有左右交叉传递的特点。他将此理论与祖国医学结合起来,从而在头针理论方面,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理论方法。

2“飞针直刺”,直达骨膜。

“飞针直刺”手法其特点是“隐、准、快”,是方云鹏主任为解决病人耐受性与保证针刺疗效相矛盾的问题所独创。此手法强调进针迅速,在患者有针感的一瞬间,随着“啪”的声响,针已到达骨膜[11]

方氏头针注重手法操作,使用“飞针直刺”手法时,操作者手指按针要紧,腕关节要灵活,通过前臂和手腕力量协同作用,将力量作用于指尖,指力充足、平稳、准确。快速飞针直刺不仅可以减轻病人针刺的疼痛,同时能够加强针刺的手法强度。